顯示包含「民族主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民族主義」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3月 12, 2012

我於紀念西藏抗暴53週年燭光集會上的分享


昨日 (3月10日) 傍晚參與「與西藏同行:紀念西藏抗暴53週年燭光集會」。讀著集會派發的單張和展板,感到十分難過。故此雖然事前沒有準備,即場分享了一些看法。以下是記憶中的大致講詞:


各位市民,小姓蔡,是一名教書人。感謝幾位市民自發組織這次活動,我十分欣賞和支持她們。她們原本有人邀請我演講, 雖然我過去曾寫過一些關於西藏的短文,我都是從常理的角度出發,對西藏的認識不算太深,所以最初婉拒了她們的好意。不過看了她們的單張和展板後,我深受感動,也想分享一點個人看法。由於事前沒有預備,若講得不好, 請諒。


昨天上堂, 與同學討論《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我問同學:《中英聯合聲明》講什麼?答案之一,就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 五十年不變。」


我再問同學:「五十年不變,是否一定是好事? 假若貧富懸殊、官商勾結和社會不公,五十年不變,又是否可以忍受?」同學都搖頭。


如果世上有一個地方,被暴政統治了超過五十年;如果該個地方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文物被摧毀,沒有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超過五十年,甚至有民族滅絕的危險;各位市民又是否可以忍受?


為什麼有一個地方,有數以十人要採取自焚的激烈行為,去抗議?是這些人的精神全部都有嚴重問題,還是該個地方有嚴重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停一停,想一想?


正如先前的講者指出, 西藏人民有權自決,就是由於有毫不含糊的暴政存在。不幸的是, 每次有人討論到西藏、新疆、台灣等地的人民自決問題, 就會有一些所謂「民族主義者」(包括本港一些政黨人士) 走出來, 指責這是「分裂祖國」,以民族大義之名橫加指責。


可是,一個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必然不會認同一個民族,可以壓迫另一個民族; 必然不會認同一個民族,可以用國家暴力鎮壓另一個民族。


若一個所謂「民族主義者」,竟然認同一個民族,可以壓迫另一個民族; 竟然認同一個民族,可以用國家暴力鎮壓另一個民族,我看,他不是「民族主義者」,他只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而已。


所以, 希望各位香港市民, 若你有大漢沙文主義、請你放低,若你帶有色眼鏡,請你放低,切身處地,想想西藏人民的處境和出路, 我願意與大家共同學習, 謝謝。

Photo by Mary Chan.

馬國明: 民族主義還是國家主義? (1994) [重新打字版]

民族主義還是國家主義?

馬國明

明報自由論壇版 1994年

(鳴謝:Lucetta Kam 打字)





同文冬來雁君警惕港人不能盲目、無條件地愛國。從政治學的角度看,愛國主義(Patriotism)只是一個籠統的詞語,筆者案上的一部政治學專門辭典便根本不解釋愛國主義。相反,民族主義(Nationalism)這個跟愛國主義並用的詞語,在政治學上卻是具有特定內涵的,不但政治學辭典有所解釋,有關的專著也是汗牛充棟。當此政改方案引來爭論之際,開明左派、閉塞左派、忠實反對派、忠實保皇派等等都標榜民族主義,以民族大義責成港人不要支持由英國人提出的方案,卻要擁護北京欽定基本法。究竟民族主義是什麼?





首先要指出的是,民族主義是一種政治信條,而且是由包括英國人在內的西方提出來的。這信條強調,一個合法的政權必須建基於同文同種的民族上,因此,遇著某個民族的成員被迫接受以另外一個民族為基礎的政權統治,那就違反了民族主義、民族自決的原則。民族主義的理想也就是每個民族都有其所屬的國家和政權。





在現實世界裡,理想的民族主義是行不通的。十九世紀才統一的德國卻排斥了同是日耳曼民族的奧地利。另一方面,像波斯尼亞這樣的地方則是民族夾雜,硬要貫徹民族主義的原則時,只能引致目前的悲劇。不過,民族主義並非完全是負面的,它往往是弱小的民族用以自力更生、團結一致的良方。香港的近鄰菲律賓為了民族尊嚴,寧願不要美援,堅持收回蘇碧灣的決定便是值得尊重的。





香港又如何?中國又如何?號稱民族主義的人,請先弄清楚你們說的民族主義是什麼民族。眾所周知,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所謂漢族其實包括了操不同語言的人,其分別比諸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分別更大。而回族也者,又包括維吾爾族、哈撒克族等。當然還有不限於西域的藏族。至於香港,不等於是另一個民族嗎?否則,用不著北京當局安排一套連藏族都只能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國兩制」。





政治學上有一個國家主義(Statism)的概念,持這種概念的人只醉心於加強國家的權力,從不反省國家的權力是否過大。香港的民族主義者,強調未來的政制要由北京來安排,看來只不過是國家主義者而已。

馬國明: 民族主義還是國家主義? (1994年)




把舊剪報薄拿出來,隨手一翻,發現一篇由馬國明先生寫的正野,「民族主義還是國家主義?」,明報 - 自由論壇版 - 民主論壇專欄,時間應是1994年,月日不詳。當時正值前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方案,社會上有許多激烈爭論。雖然事隔18年,馬當時的許多觀點,今天讀來仍不失時代意義。



那時互聯網並不普及,我由大學時代開始有剪報的習慣。當年的明報自由論壇版刊登的文章水平大部份很高,語言也清晰,很多前輩寫的文章,尤其是在民主論壇專欄發表的,短小精悍,真的愛不釋手。今天雖然可用電腦 cut & paste & save 報紙論壇文章,但反而個人覺得有保存價值的文章相對較少。



當年許多報紙都設有論壇版可供投稿,例如聯合報、明報、星島日報、信報等。星島日報的稿費幾和味,當年何良懋、邵家臻和我等許多人是星島日報的投稿常客,我試過每個星期投稿二千字 (編輯竟然可以全文照登不刪減,感動!佢覺得你寫得唔夠好,佢仲會比機會你改好後再登!不過佢會把你文章的大小標題改到好反動),一個月埋單竟然有近四千元收入!曾經諗過從此以時事評論人為志業,奈何自己寫作速度太慢,邵家臻三小時可寫起一篇洋洋幾千字激進青年學文章,我則要思前想後搞足最少一星期(然後刊出後開心足一星期, 即係兩個星期唔駛做野) ,所以知道自己唔係食呢行飯0既人。



不過,與明報比較, 當時星島日報論壇版的文章幾「騎呢」,水平好參差,試過有一篇專欄文章叫「不談政治談狗屎」,作者話講政治講到悶,個日真係講自己踩狗屎的遭遇!嘩!個編輯有無搞錯!咁都收貨!大佬,係論壇版,唔係副刊版呀!



臨近九七,聯合報好快就執左。明報則把「民主論壇」專欄刪去,並把「自由論壇版」改名為「論壇版」。星島日報論壇版的編輯主動在該版發表聲明,話收到讀者來信,希望報章繼續有論壇版,編輯安慰大家,把何良懋、邵家臻和我三個人的文章剪報貼堂,叫讀者放心: 你睇,我地有咁多(傻) 人投稿,點會唔把論壇版繼續下去 (因為當年該版好多文章好反共)呢 ? 點知,一過九七年七月一日,該報竟然率先刪去整版論壇版!係一晚無0左!夠粗暴未? 然後以什麼「中產階級心聲」代替!嗚呼哀哉!

10月 01, 1997

「國慶」日的另類空間

(本文原載明報)

西方眾多發明之中,「國族主義」的影響也可以算是重大深遠,起碼在那些飽受帝國主義蹂躪的所謂「第三世界」裡,國族認同也常被認為是對抗殖民壓迫的根本出 路。只是抵抗殖民動員時所建構的國族圖像,為了「團結國人、對抗外敵」,往往把地域內的所有人化約成一個同質的界別,無形中忽略了不同性別、階級、族 群……間的權力差異。例如在鑄造國族、發揚「傳統」的過程中,女人權利往往要被犧牲;國家權力的鞏固雖然暫時解除了外國殖民者的壓迫,但女人也預「回歸」 本土「傳統」父權結構的從屬位置內。

「國族主義」的大帽子


我們平時總是聽「領導人」說「國家最需要穩定」、「國家要人民的擁護」。對國旗的「愛戴」態度和行為,不是已經由特區法律,從上而下的為本港市民界定了 嗎?「國家」的形象,就被塑造成好像是一個偉大的主體一樣,懂得自己說話,命令人們要對其絕對臣服和膜拜。這難道不是概念被實化的最佳例子嗎?但我想我們 需要反省的,不只是「國族主義」的理念內涵。或許當董特首叫人「不要談政治」言猶在耳,卻同時像政治審查般時刻提醒人要「愛國愛港」時,我們自然會明白到 「國家」這個詞語,總是在特定社會情境下被運用。

故此我們會明白到,一些表面上意思好像有點互相矛盾的話語,實際上對維持現狀起著同樣的政治效果。例如人民要求政府提供充足的社會服務,政府說「國家」現 時經濟發展剛起步、「國家」資源有限,人民必須首先勒緊肚皮,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政府浪費龐大的資源在軍備、貪污腐敗、新聞檢查和懲處人員上,而又透 過國家政策的塑造(例如所謂「市場經濟」),讓富有階層保留從對工人的剝削和對環境的污染中所得來的巨大剩餘財富。

「國家」定義因時而別

另一方面,當人民要求政府尊重公民的基本自由時,政府那時又會說「人權」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權」、就是「溫飽權」,然後認定那些向政府索取公民權利和政治 權利的所謂「異議人士」,破壞「國家」「穩定」、意圖「顛覆」「國家」。然而,大陸農村裡一些官僚幹部剝削民脂民膏的具體例子清楚顯示,缺乏民間社會民主 監察制衡的絕對權力,才是構成官倒腐敗、分配不均、人民生計缺乏保障的結構性原因。

只可惜在這些只意圖鞏固既有權力集團的利益分配的「國家」論述中,對個人自主性的真正尊重及維護,始終未能談得上。或許國族認同對迫切需要解放的被殖民族 群,暫時仍有其策略性的價值。但我們卻要慎防國族主義淪為本土統治階級塑造政治正確的國民的工具,並把內部殖民和壓迫加以合理化。

要避免這種吊詭,與其毫無保留的歌頌國家機器,不如索性宣布「主權在民」,認識和信任自己的力量,並透過逃逸和抗拒一切將人齊一化的體制權力的捕捉,開拓出自由開放的思想和踐行空間,也算是「國慶」日的另類表達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