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03, 2005

行委討論會李卓人秘書長論促進就業措施

http://www.hkctu.org.hk/contentr.php?orgtopicid=361

香港近期雖然「經濟復甦」,但基層工人的失業仍然嚴重。職工盟行業工會委員會於2005年9月2日舉辦了一個「促進就業」討論會,邀請到秘書長兼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及社會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蔡建誠分享。

李 卓人秘書長指出,由於政府從無一套鼓勵本地工業發展的政策,就業問題成為死結。但現時仍有數以萬份非公務員合約工和臨時工的職位,他會爭取這些職位的續 約。不過他提到在政府削減資源下,出現了工種與工種之間互相替代的不良現象,例如社會服務機構停止聘用福利工作員,改以僱用年青人為主的活動助理代替。


呼籲政府檢討採購政策

此外,李卓人亦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去增加就業機會:
  1. 檢 討政府的採購政策:香港政府是《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的簽署成員,若公共機構對所有貨品及某些服務的採購,合約價值超過某個限額﹝記者按:在建造服 務來說,該價值約等於五千萬港元的建造工程合約﹞,不可在合約條款規定必須採用本地供應商的產品。這個限制大幅減少公共開支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

  2. 立法規管工時:如在保安行業實行三更制﹝把保安員工時由十二小時減至八小時﹞,將可製造大量保安員的職位;

  3. 研究加強規管樓宇的質素,例如室內空氣標準、定期驗樓、管理質素等,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4. 發展「社會企業」,例如社區託兒服務,由地區婦女合作承辦,改善婦女就業;

  5. 增建公共工程,包括公屋的興建,增加建造業工人的就業機會;

  6. 把資源由堆積區的管理轉移至發展廢物回收;

  7. 增闢跳蚤市場,使小販有生存空間;等等



減少工時,增加就業機會

社 會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蔡建誠指出,現時失業的遠因是經濟結構轉型,最近的經濟復甦未能帶來更多的合理職位,反而較年長工人飽受年齡歧視。他認為無論 是強調去規管化/ 彈性化的新自由主義還是重視經濟穩定的財政策略,都不能根治失業問題,必須把全民就業的目標納入經濟政策內。對於減少香港的失業方面,蔡建誠認為首先必須 規管裁員,迫使企業在集體遣散員工以外先考慮其他對被裁者或留職者皆較少傷害的做法,例如內部調配、減少工時和節省能源開支等。他認為集體談判的角色在此 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蔡認為香港普遍工時過長,工作分享可以在多個行業進行,可製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例如物業管理、院舍照顧行業應該 減少工時,中學教師亦應有較短的工作時間。他亦建議參考丹麥的做法,立法規定僱員有教育假、親職假和長休假的權利,可騰出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失業人士。至於 因減少工時造成的成本增加,蔡認為其實政府可酌量資助,因失業的社會成本也必因就業機會的增加而減少,企業也應與僱員協商提高生產力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剝 削工人的時間。


必須增加社會開支

蔡亦建議職工盟加強研究社區經濟﹝例如在地交易系統和時間貨幣﹞對維持和建立失業工友的技能、自尊和人際網絡的角色,及其對挑戰主流金融膨脹的意義。

蔡 亦贊成政府應該檢討它的採購政策,如建築工程和公共工務建設因採用外地輸入的預製組件,使本地喪失大量的就業機會,抵消了政府的基建開支效應。最後,蔡指 出政府的僱用政策和財政政策﹝稅制和開支﹞對就業舉足輕重,例如政府的外判政策和公營部門改革使私人機構「有樣學樣」,使僱傭關係更彈性化、減低僱員的職 業保障。政府應該投資增加社會服務和社區服務﹝如興建公屋、社區託管和照顧、社區可再造物回收隊等﹞、資助貧窮家庭享有家務助理和家居維修等住宅服務等, 這些措施皆可直接製造大量滿足社區需要的基層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