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02, 2019

罷搭黨鐵, 聲援學生

明白許多人不能不撘黨鐵, 港式城市發展邊緣化行人路和其他交通工具
不過催淚彈化學物質恐怕仍殘留冷氣系統
對兩次發生在列車車廂裡的國家恐襲 猶有餘悸
今天幾乎個個站都有恐怖份子駐守
若不使用黨鐵,也不用經過黨鐵商場,被刺激消費,向黨鐵這個大地產商進貢
今天同學們罷課日,其他市民能夠不撘黨鐵的,有其他更安全方式上班和回家的,響應一下罷搭,當聲援也是好的

8月 25, 2019

黨鐵霸權,返工罷搭

黨鐵霸權,我覺得很憤怒,和很多市民一樣,對黨國資本借市場壟斷力量持勢橫行,又驚又怒。
我無心力發起任何行動,但會自己做起,我一向喜歡步行,剛巧近兩個月來很少做運動。
家住港島區。由即日開始,凡我自己一人的行程,四五公里距離之內的 (根據我自己和朋友的經驗,約四五個港島區站,大約行一小時),行到的都一概改以行路代替,有需要時盡量用其他黨鐵外的交通工具,直到黨鐵認錯為止。
為了抗議殖民政權壟斷製鹽業,印度民眾當年步行二百英里到海邊自己取鹽謀生,我區區行四五公里返工又算什麼?
香港人咁鍾意返工,有心人可考慮發起搵一日全民返工放工不撘黨鐵行動,凌晨開始起步返工我也不介意 (西方媒體啱佢地時間可即時直播)。香港就業人數三百九十萬,若有一半人在全港十八區行路,也不用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我喜歡可以隨時嗌個口號 。這是否定政權的超合作行動,和理非人可諗諗。還可結合綠色生活的主張和近日有人鼓吹的罷買行動 (今次是黨鐵和這個大業主的商場) 。若果人頭湧湧,我想會好壯觀。
(兄弟姊妹爬山,有人話跳閘,有人話塞爆港鐵,有人話包圍港鐵總部,各有各做,不過唔一定要同一日做。)

8月 21, 2019

「冚家剷」

不鼓勵大家講, 但請問鬧人「死全家」同咒罵人「冚家剷」意思有什麼分別? 後者文化上是常用術語, 前者就又要人辭職又無得做律師又盛。唔通話人「冚家剷」係叫人嚟「齊種樹」?點解滿手鮮血嘅當權者可以繼續高薪厚職日日滿咀謊言?點解因為警暴猖獗義憤填膺鬧人一句就要被秋後算帳?究竟這世界有無天理?

8月 19, 2019

大遊行的意義

昨日遊行前夕, 在我的平行時空裡, 有很多謠言,例如會有武警扮示威者燒死警察,然後中共會抺黑整個反送中運動為恐襲云云。之前有許多人亦擔心機場群眾包圍環時「記者」 (實際上應是中共特務)和早前的阻礙地鐵行動會令「民意逆轉」。
而且自上一次民陣舉辦遊行以來 (無記錯是7.21的43萬人,然後是當晚的上環警暴和元朗法西斯主義事件), 政權採取的文攻武嚇卑鄙手段不計其數, 包括採用雙黑搞到人心惶惶等, 香港民眾對反送中的態度有沒有因此改變? 這是昨天大遊行前的最大問號。
我個人認為, 在香港這種由專制政權支撐的威權統治下 (民主國家裡大遊行可促進民選政府倒台) ,昨天遊行最大的意義, 是遊行回歸它本來最勝任的目的──集體公開表態, 不多也不少。不是遊行有什麼用和可改變什麼 (五大訴求還沒有一個達到),而是每個人因為社會運動而改變了什麼。
所以,我雖覺得某些KOL認為昨天一回合「完勝」了, 用字有點輕率,因為我們實際上沒有贏到甚麼,但若從多月以來政權用盡的陰險手法來看, 昨天的遊行表示: 中共用盡恐嚇, 民意或高或低, 但民心不易改變。這也是部份外國媒體看昨天遊行的角度。這可能是數月甚至數十年以來香港社運的一個重要日子。我們無須亢奮, 但也無須妄自菲薄。
雖然昨日的回合很多人鬆了一口氣, 但與沒有道德底線的暴政這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有排未完結, 香港人加油。

8月 16, 2019

公民抗命

戴耀廷教授獲准保釋, 我留意到網上有不喜歡他的人, 除了批評他個人之外, 還批評公民抗命的概念。例如評論員王岸然先生指「公民抗[命]的崇高性來自自願伏法的犧性。 抗辯、求情、上訴皆不符公民抗命的理念。 甘地、馬丁路德金、梭羅,都無上訴。」
公民抗命照字面理解, 是參與者以身試法,公然挑戰法律或行政指令的權威。其實這概念有很多學術討論。我不清楚戴教授有否曾經說過他理解的公民抗命是「不抗辯、不求情、不上訴」的「甘地、馬丁路德金、梭羅」式的公民抗命,但把公民抗命與「不抗辯、不求情、不上訴」綑綁,然後把「不崇高」的公民抗命視為不算公民抗命, 筆者認為這是把「參與公民抗命」的要求不必要地提高, 把一個本來可給與一般平民採用的抗爭手段剝奪了。
7月27日「光復元朗遊行」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 結果數以十萬人參與。8月18日的民陣遊行亦恐怕將沒有警方的不反對通知書 (警方只准集會), 但筆者相信仍會有數十萬市民參與。
在警察國家的暴政下, 這些日子以來, 香港民眾經已實踐過多次公然違令事件。這些算不算公民抗命? 若果有個別民眾事後被檢控, 但不想成為嚴刑峻法濫告誣告下的犧牲品,抗辯、求情、上訴,結果不再「祟高」了, 是否就不算公民抗命 ? 不喜歡一個人 (戴教授) 是一回事, 但把一個概念的悠久歷史和不同的理解和實踐嚴重簡化卻是另一回事,這有點似西洋諺語說的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了。

8月 05, 2019

挽救香港警察?

挽救香港警察? 林鄭李盧下台!鄧炳強下台 !
所有PTU 指揮官停職查辦!
取締速龍恐怖份子!即時解散PTU各大隊,不再成立!
以服務社區居民為前提, 重組警隊!

8月 03, 2019

《勇武派還可以做什麼?》

今天很多人傳閱馮睎乾先生的《勇武派還可以做什麼?》(蘋果日報, 2019年8月3日).
我同意馮先生的一些觀察, 特別是我對「前線識決定」這類的說法很不以為然。但是我不同意作者說:「和理非不再像昔日那麼保守,動輒譴責割席,這是和理非的進步;我們現在期待的,是勇武派的進步。 」
因為我認為, 其實勇武派每天都在進步, 不用扯到七月一日入立法會後全身而退無輸輿論咁遠 ; 昨晚在馬鞍山的抗議中, 他們已懂得極速散水, 不作無謂硬碰和損耗。
和理非不是沒有進步, 而是進步到好慢, 這幾天要不斷遊說和理非罷工 (告假都好) (仲要只係一天)已經是例子。
我反而認為下星期一整日的一個主要議題,不是罷工。我相信到時會有史無前例的多人罷工, 但實質影響力有待觀察, 因為畢竟只有一天。 真正有影響力的罷工, 是要有充份準備 (行業工會支持、有罷工基金支援等) 作較長期抗爭的罷工, 雖然可能實際上會以接力形式以維持可行性和壓力。
下星期一開始的主要議題反而可能是: 點勸服和理非接納,倘若政權始終不肯讓步,還要繼續鐵腕管治,某程度上影響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經濟運作的不合作運動 (包括某些關鍵性行業的較長期罷工或其他可能令人有點不便的阻礙或拖延),係必需要進行的。
如果勇武派人士可以先比多點時間,讓更多和理非暸解和支持較為激烈的不合作行動的必要性,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 尤其可減少中間派人士的不滿和歸藍。這是我給馮先生問題的答案。

8月 02, 2019

九星連珠

九星連珠據說每三百年只出現一次, 機會錯過咗就等下一世 (原圖 : ifuun.com )

7月 23, 2019

少了你,我們就少一人。

失望、擔心、憤怒、傷心、稍平復、嘲笑一下,然後又再循環,每周最少一次......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這排不停經歷這些大起大跌的情緒。很容易引發本身已有的情緒問題。 請大家多點關心朋友和自己的精神健康。這場仗無論對你、對香港、對全球人類文明都很重要,但會很漫長。 我們比過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懂得活在當下。 少了你,我們就少一人。各位保重。

7月 20, 2019

《民主會戰勝歸來》

支聯會晚會這麼多首歌, 我最喜歡的, 就是由林律希先生填詞的《民主會戰勝歸來》。樂曲動聽, 歌詞感人, 對爭取自由而飽受創傷的心靈, 提供很大的慰藉。 歌詞唯一我不喜歡的地方,是這句「為國家,我捨身去擋」。每次唱時, 我會自行換上 「為我家,我捨身去擋」。我的家, 叫香港。 感謝林先生留給我們這樣優良的文化遺產。請安息。

7月 13, 2019

連儂牆

我昨天也去了大埔連儂牆, 除了欣賞那些貼文外, 也和住在那裡的街坊傾計。和我談話的多是一些中老年街坊, 有些還是有口音的, 但因為牆上有文字有圖, 展開話題不難。幾個人就企在那裡, 企足半小時說話不疲累。 連儂牆是言論自由的實踐,每人皆可貼文, 正反意見皆可, 但因為它座落每個人熟悉的社區, 比上網來得遠為親切和立體,若能善加利用, 絕對可以成為社區聚腳點和社區教育的重要場所,既能凝聚街坊又能加強公民參與的意識。 當然要思考應對藍絲暴力,及如何結連反送中運動的多項訴求。但把「政治」從「無力的旁觀者的政治」,重新界定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眾人之事」,我看「連儂牆」的意義在此。

7月 07, 2019

九龍大遊行

自由行旅客每年數以千萬計, 人數入得太多太急,破壞本土風俗甚至環境生態, 市民普遍反感。政策改變前, 當中若有小數旅客能理解香港發生的事, 累積下來人數就可觀,對香港和大陸都好。今天九龍大遊行大家開拓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值得檢討和做落去。

7月 06, 2019

「光復」

「光復」呢個idea 其實出現咗幾年, 今天社會才普遍接受,應該比番先行者一個公正評價。

7月 05, 2019

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不等於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必須要有適當方法和一定的基礎知識。沒有適當方法和基礎知識的所謂獨立思考, 若又不肯虛心聆聽, 只是把自己的偏見無限Loop。 給我那位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中產朋友。

一定不會發生?

答朋友: 一定不會發生? 我覺得機會好少, 但不敢說, 一定不會發生,我們面對的最終對手, 是人類歷史上最無恥的政權。我們以為一定不會發生, 這是假設牠們會服膺於經濟理性。這是非常合理對確的分析。 但不要忘記, 1989年時我們也曾經這樣想。 那, 只能和理非非? 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但恕我孤陋寡聞, 我還未找到歷史上一個成功例子, 一小片自由土地上的人民, 單靠自己可以成功推翻一個施暴能力如此強大的政權。捷克人民也要等蘇聯倒台才能推倒共黨政府。 那是否絕望悲觀? 未必。視乎觀點與角度, 既然沒有成功例子, 也就代表將來有無限可能。君不見我們過去幾星期做的一切, 包括遊行、包圍、佔領、呼籲等, 正在獲得廣泛的國際支持? 甚至啟發了其他國家的人民? 雖然我們必須無時檢討行動,但我個人認為, 直到目前為止, 大致上各種反抗行動都算做得恰當。 那, 你有什麼建議? 尼采說過: “有一千條道路無人走過” , 也就是說, 將來對我們是開放的。我以前的經驗和知識, 已經完全不能容許我指指點點。 我唯一的建議, 是摸石頭過河時, 每一步皆需謹慎。

6月 30, 2019

譚詠麟先生

譚詠麟先生: 八十年代你的歌, 包括冷門的, 我全部識唱。我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也是選唱你的歌。後來我長大了, 品味亦改變,發現你無論藝術造詣和內涵, 與當年你的主要競爭對手比較, 都無大進步,已很少再聽你的歌了。不過去唱K 時, 總還會唱一兩首你的舊歌,懷緬一下香港普及文化的輝煌時代。 今日你出席撐警大會, 結果果然又是說一些有正常智力的人都不太能了解的說話 (這方面似極你的死黨阿叻, 物以類聚)。國際特赦組織經已確認多宗警暴個案, 民間 (當然不包括藍絲蠻人) 的共識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而你卻仍然甘願把你的老本,押在建制/專制一方,是無知還是自願 ? 但活了 2.76 次 25歲的你, 一早名成利就, 出年更是隨心所欲之年。因此我相信是自願居多。 本來對你一早已經沒有期望, 不過, 大是大非前,人做什麼選擇,反映選擇自己做什麼人。而相信你已經作出最後選擇。 所以我也作出選擇。家裡收藏多年你的CD, 我會送給本土農夫,以作驅鳥之用。廢物利用, 總好過留著一堆廢物。

6月 22, 2019

心身健康最重要。

這段日子,幾乎每天心情都七上八落。尤其每次到集會現場,一時懷有希望, 一時又擔心出事。 幸好網上充斥著有趣製圖。嘲笑是最有用的工具:面對敵人如是,對維持個人的心理平衡更是。 要同不義政權鬥長命,心身健康最重要。今晚早睡,各位晚安。

6月 17, 2019

場波踢咗好耐, 一直比佢數,

場波踢咗好耐, 一直比佢數, 球證足總足協都係佢嘅人,仲要係逆風波。上半場未結束已經輸到十比零, 本來好想放棄。最近幾分鐘風向有啲無定,趁佢亂入番佢兩球, 但高興就太早。場波有排未完。全隊要齊心、抖擻精神,避免再犯錯, 還要想想新戰術,才有機會反超前。

6月 06, 2019

六四

記者問我 : 六四對你有什麼意義?我答: 我想,係道德自我的建立 (唐君毅語)。八成時間我都係解釋這點。可能太抽象,個訪問幾乎無哂

5月 19, 2019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在戲院裡看《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結尾那場對薩諾斯大軍的最後一戰,所有復仇者集合的一幕,場面非常震撼,使人離場後心情久久未能平復。 我認為,如此偉大的對戰場面,描繪由絕望到恢復希望的形勢轉變,再配上動人的音樂,同屬奇幻電影類的,只有《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2003年) 希優頓國王率領洛汗騎士解救被圍困的剛鐸一幕,才可比較。

5月 12, 2019

憤怒

有朋友請我不要這麼憤怒,擔心我傷身。心領。 可是,任何有良知有血性的人,當知道這數十年之來──尤其是這數年間──香港的建制派和既得利益者如何阻礙香港的民主進展、如何令香港社會持續不正義,如果沒有感覺,除非是世外高人,否則恐怕也不見得心理有多正常。 坦白說,若果不是有許多責任要兼顧,我一早已經投入比現在激烈得多的行動。我憤怒,因為壞人當道;我憤怒,因為本來我可以做得更多。 民主不是賜與的;歷史上所有地方,人民爭取民主,從來不是寫幾隻字就可以達到的事。 香港正處於生死存亡之時刻,請大家少些犬儒,對專權多些批判。

5月 06, 2019

陳錦康先生

每個學期,您或您的同事都會來我課室向同學講解工業安全。 您為同一個議題奮鬥了四十年。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先生, 謝謝您為香港做的一切。請安息。

3月 12, 2019

「公義」 ?

一直以來,好人無好報、壞人無惡報,都令我們十分憤概。而我並無宗教信仰。 故此,聽到某些賣港小人病逝的消息,我們都高興。 推而廣之,似乎無論如何卑劣的人,始終敵不過「老化」的規律。我們有時會叫這做 「遲來的公義」。 不同社會階級的群體,生病率和預期壽命一向都有差別,這其實一直在發生,社會學研究亦多番引證這種關係。 只是,長壽醫療科技的發展 (例如人造器官、晶片、精準藥物等),在未來一段日子,愈有錢愈有權的人,恐怕將會愈來愈長命。他們將會繼續運用資源分配上的優勢,延續自己和子孫的影響力。 想到這裡, 我就有點心寒和沮喪。 當「公義」 愈來愈遲來時,我們也要反思,如何彰顯公義 ? 人生如何自處 ?

1月 09, 2019

長者

不同的長者,其社會階級差異可以甚鉅。 基層市民面對生活壓力時能夠處理的方式,無論在掌控能力、工作自主度和可動用的資源上,都無法與薪高位重、有優厚長俸和醫療福利的林鄭月娥相比。 林鄭把自己與那些工作了數十年仍然資產無幾只有一副勞累身子的基層長者比較,除令人想起「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外,也是涼薄和不知羞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