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08, 2018

《中國梵高》

電影《中國梵高》,講深圳大芬油畫村的故事。

原來最初有香港商人於大陸所謂「改革開放」初期,在原本數百人的小村設置生產工場,僱用村民複製著名西洋名畫,例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梵高的《向日葵》和《星夜》等,並外銷到歐美各地。後來這地方就「發展」起來。

二十多年後這裡有許多流水作業式的工場,總共僱用了數以千計的畫工/畫師。單是一間小規模山寨式的,十多個人一次過就要應付要複製數百張不同名畫的外國訂單。這些「複製」工序,不是簡單的用機器印製,而是為了有梵高油畫風格的獨特厚重質感,要求工人跟住照片以人手一筆一筆地用油彩畫成 (電影並無提及噴繪等其他技術),所以說是「臨摹」或「抄襲」也可。

大部份時間, 畫工都是赤著上身,工作、吃飯、睡覺都在同一個又熱又焗又窄的地方。在日以繼夜的練習和模仿下,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工人每人每天要畫好幾張共十多小時──畫出與原作幾近相同的油畫。

(含劇透)

片子主要圍繞其中兩個山寨油畫工場的師傅與學徒 (實際工作時,有點似地盤科文/判頭與工人的關係) 的故事。其中一幕,有徒弟畫了梵高的自畫像多遍,都給師傅批評為不合比例,徒弟氣到把筆丟落地上拒絕再畫。師傅說若不畫就要回鄉下耕田,徒弟唯有死死地氣的再來,反映農村的貧困和被迫接受這些艱苦工作的無奈。

電影高潮一幕,講其中一個師傅,他小時家貧,初中未畢業,後來為生計模仿梵高的畫二十年,可以用幾十分鐘的時間完成一幅《星空下的咖啡座》。收過不少徒弟、已經是包工頭的他,可從未親眼見過梵高的真跡。雖然因機票太貴遭妻子反對,還是決定接受客戶的邀請到荷蘭博物館「朝聖」。

可是他落機後震撼地發現,自己工場生產的畫,原來給全數採購的商人以貴超過十倍的價錢在專做遊客生意的店子出售 ;雖然他自稱畫了數以萬計梵高的畫,可是比不上一幅博物館真品的價值,而自己亦從未有過覺得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

導演多次以近鏡頭捕捉這位畫師/老板的表情,使觀眾感受到他對梵高的尊崇和深層的自卑。回國後,他想試試用熟悉的技巧,走出自己的創作道路:他要畫他的老村子、他最錫的祖母、他的工場眾人情景......當然還因為新的經濟形勢 (註)。但有女徒弟擔心,她最終會與梵高一樣,生前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

這是一套關於中國城鄉差距、貧窮與剝削和公平貿易的電影。這更是一套關於現實與藝術的電影。值得一看。



(註: 網上有資料指大芬村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需求減少,逐漸「轉型」以內銷供室内裝潢為主;但電影只輕輕帶過。)

1 則留言:

SmileyChow 說...

我也看了。表示偷偷带啤酒进戏院;最后竟然一边看结局一边哭泣。
Sm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