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湖淬筆:
謝謝你討論該文。
關於你指原文「取態依舊傾向支持成立一個由打工仔供款的社會保障制度,透過金融投機的回報營運」,筆者認為有誤解的地方。
首先,根據筆者的理解,爭取聯席建議的是一個由政府、僱主、僱員三方供款的社會保險計劃。由於所建議的是劃一的給付金額,社會保險的風險分擔功能將使計劃有資源向下再分配作用 。這與私營公積金延續以階級、性別等作為資源分配的準則,不可相提並論。
其 次,根據筆者的理解,「部份隨收隨支」是指 「利用2028前的盈餘,渡過2028-2048年人口老化高峰所造成的虧蝕」,但建議方案的基本營運邏輯,仍是「隨收隨支」,而不是透過投資回報 (按年收入與當年年金支出的差額從不會超過25%)。至於累積儲備如何投資和保值,聯席並沒有定案,並邀請市民發表意見 (http://www.pensionforall.org.hk/html/modules/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id =78)。我們大可要求成立獨立組織管理,採取像以前土地基金般穩重的投資方式,甚至把儲備投資在本港的基本建設上,向社會負責。這與強積金容許100% 投資在國際股票市場,不可相提並論。
有很多的可能性,最後視乎各方力量的均衡,因此不宜太早下定論。原文的主旨、「取態」,其實是考究這些可能性遭抹殺的過程。
4:57 PM
[...]
不要客氣,切磋而已。上篇回應有些遺漏,一點補充,請諒。
筆者明白你擔心聯席的計劃仍要求打工者供款,對他/她們仍是負擔。
在香港獨立媒體上(http://www.inmediahk.net/),筆者這樣答覆一個疑問,希望有參考價值:
「//所謂 "全民養老金" 計劃, 是不是以我現時的供款來供養與我無關的已退休人士, 而我他日退休後就倚靠那時的年青人供養 ?
[...] 留意與閣下有血緣關係的退休人士 (包括無酬勞動者)亦可即時受惠,可減輕資助父母和親屬的壓力。
」
因此,雖然同樣要供款,但低下層打工仔女的壓力可能大大減輕也說不定 (視乎退休父母和親屬的數量)。同樣,這與現時的強積金計劃不可相提並論。
(補充:上篇回應筆者曾說 「按年收入與當年年金支出的差額從不會超過25%」,其實應是「按年收入從來不會多出當年年金支出的25% ,50年內平均每年只多出4%」,特此澄清 )
限於時間,筆者抱歉不能繼續在這裡留言。歡迎參與在獨立媒體上的討論。當然,歡迎Julian參觀筆者的網誌和首頁!
2:27 AM
(2) 香港獨立媒體:
//為何退保到2004年6-10月左右才發力, 形成聯盟??你記唔記得當時的形勢是如何呢?/正如原文中指出, 其實聯席內很多團體一直有關心退休保障的問題和組成聯盟參與爭取,已有數以十年計的歷史,所以不是2004年才發力。當然,強積金計劃的設立是一個打擊,但沒有阻止它們繼續上路。(順便向這些團體致敬)
//所謂 "全民養老金" 計劃, 是不是以我現時的供款來供養與我無關的已退休人士, 而我他日退休後就倚靠那時的年青人供養 ?
根據該計劃,閣下每月為退休保障付出的總供款率將維持不變,日後每月的供款,一半繼續注入強積金戶口,另外一半注資入「全民養老金」計劃。
若該計劃能實行,對閣下來說,就「全民養老金」所作的供款將變成一種無須額外付出的專供稅項,即時用諸社會,而當自己退休時亦同樣獲得基本 [起碼] 的收入保障,
閣下退休後的總收入則由這基本收入再加上強積金權益和其他收入(如有)而定。
留意與閣下有血緣關係的退休人士 (包括無酬勞動者)亦可即時受惠,可減輕資助父母和親屬的壓力。
希望聯席的朋友能補充。
-- Franklen 於 November 08, 2007 12:05 PM[...]
對我們的退休保障的想望──回應Albert
首先謝謝你的疑問。現時的強積金計劃係自己供自己使,如要將一半現時的供款拿來供養與我無關的人,你必須有一個理由來說服我.根據聯席建議的計劃:
與閣下有血緣關係的退休人士 (包括無酬勞動者)亦可即時受惠,可減輕閣下資助父母和親屬的壓力。閣下退休時,你和你的配偶亦會由與閣下無血緣關係的年青人資助;
這種代際關係不是單向的,因假若年長者有這筆收入時,可帶動本土經濟﹝現時強積金計劃令每年數以百億元計供款離開香港進入國際資本市場)。
若計劃能實行,多年之後,香港社會將出現一種新的、超越血緣的互惠精神和關係。每個人也幫助我、我也幫助每個人 ,你希望這樣嗎?(很天真,很老土,是不?)還是都要像過去幾十年很多香港人般,時刻都計算著「與我有無關」、「自己顧自己」呢?1. 如果連政府都推卸對老人的責任,小市民就更加不會承擔這個包袱;聯席建議政府把現時本來用於年老綜援和高齡津貼的開支注資入該計劃 (因此是三方供款),日後並要隨人口老化相應調整 (但每年增幅因此計劃的出現將不會再如此鉅大),因此對退休年長者仍有一定的財政承擔;2. 以四個養一個的方式,今天有二百萬工作人口供養五十萬老人,計劃當然無問題,但二,三十年後香港有沒有四百萬工作人口來供養那時的一百萬老人呢?聯席建議的是一個「部分隨收隨支」計劃,利用2028前的盈餘,渡過2028-2048年人口老化高峰所造成的虧蝕。已經過港大精算系教授確認(當然需根據一些假設作預測),該計劃可持續運作超過50年。關於具體方案,請參考上文中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連結。3. 我今天的供款用來換取日後的定額收入,如果這二三十年間計劃有變,法律上我又是否可以追討我的損失呢?根據該計劃,閣下退休後的總收入將由基本收入再加上強積金權益和其他收入(如有)而定。
若該計劃能實行,對閣下來說,就「全民養老金」所作的供款將變成一種無須額外付出的專供稅項。這種專供稅項與一般稅收比較,用途將有很高的透明度、針對性 和問責性。交出的稅,是不能討回的。但是,這稅即時用諸社會,減輕閣下資助父母和親屬的負擔 ,減輕因鉅額年老綜援和高齡津貼開支造成加薪俸稅的壓力。
閣下對這個計劃的廷續缺乏信心,相信是由於對特區政府沒有信心而致。但是,閣下又對閣下的基金公司的廷續(不會倒閉)有信心嗎?對閣下的血汗儲蓄不會被通 貨膨脹、十年一次的大小金融風暴和高昂行政費蠶食又有信心嗎?如果閣下對兩者都有信心,為什麼反而對政府沒信心?(若閣下有看過上面的原文,定必發現當年還未是官的唐英年,對強積金計劃反而毫無信心可言,要求政府擔保)4. 羊毛出在羊身上,錢唔會在空中變出來; 而且,多一個計劃又會有多一個收費,到時又係得不償失;根據該計劃,閣下每月為退休保障付出的總供款率將維持不變。那錢是變出來的嗎?當然不是,這是由於聯席建議的計劃,是一個社會保險計劃,運作的基本原則是 風險集體分擔,與強積金與個人供款掛勾的邏輯 (貧者越貧)大相逕庭,因此在總供款率維持不變下,社會成本遠較後者為低,社會效益則遠較後者為大。
留意筆者並不代表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因此關於該方案,請多參考它們的網頁。
當然,筆者更希望閣下能閱讀上文的原文 (雖然很長)。它的主旨,是關於各種退休保障方法的可能性遭抹殺的過程。
恐怕政府再施多幾年,將來出路就真正會封閉了。-- Franklen 於 November 10, 2007 02:51 AM
[...]
資本主義 ? 誰劫誰?
今天比較福利國家, 把全世界二分為資本主義 VS 社會主義都是過時兼過份簡化的造法。即係財富再分配,即係社會主義!大部份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退休保障制度都是包括有社會保險成份的兩層或三層的計劃,給付水平約是工資替代率的六成 (因此負擔頗沉重),聯席建議的基本保障是劃一的(總收入將由這基本收入再加上強積金權益和其他收入(例如投資收入和租金收入,如有)而定),不超過中位 工資水平三成,水平遠低和可行。
說了快二十年了。
年老綜援和高齡津貼也是資源再分配。投機炒賣引起的通貨膨脹、不合理的房地產政策、稅制和工資政策也是資源再分配,不過是向上罷了。老人家錢多了,相對服務收費會提高,結果又要增加供款比例.服務收費會否提高視乎相干市場的供求情況。
經濟和工資亦會成長, 供款總額會上升,而前述的基本給付水平只跟物價指數調整,購買力當可維持。基金進出香港,有啥問題?有錢入,有錢出,不要老想孤立香港!數百億元計用作退休保障的資金進出入高風險的國際股票市場與投資入本地建設,誰對社會和世人較負責?要是對基金公司無信心,可以換!所以其實是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靠政府投資?說笑罷!看看消委會的報告,大部份基金公司一生抽你水一百幾十萬。你有眼光又如何?可抵得過一次或多次股災嗎?就算你可以,很多市民都損失慘重,全是他們的錯嗎?外匯基金設立了 72年,它的表現說笑嗎?
扯遠了。留意聯席的計劃是以隨收隨支(或大部份隨收隨支)作為原則的,不是以投資回報作為主要營運邏輯的。當財政出現問題,供款盈餘很吸引,政府議員都可能忍不住打主意.與一般稅收比較,專供稅項的好處是有高透明度,任何加幅都立即反映在供款率,任何用途都即時可見,市民可權衡利弊,政客難打主意。最後說一句,交了退休保障,人會當交稅,甚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太天真了!根據該方案,無人須增加額外供款,所有人一生的收益將超過其供款。此外,絕大部份人的可量化得益比以前多 (同樣適用於有供養父母的高收入人士)。不可量化的得益,包括安全感、社會和諧等。(若不明白為何,請重新閱讀本頁和連結,自己冷靜計算一下)。
你希望交了稅,不知道錢究竟是投放在社會服務,還是高速公路、數碼港、政府大樓和高官薪酬處,還是知道你每個月同樣交500元(假設你是中位工資),你每位退休親屬就即時有多於你付出5倍的起碼保障?
你希望知道,每個人都只為自己最大的利益而競鬥,還是你的鄰人、或你不認識的某君,有份參與資助你的父母;上一代和今代、今代與下一代、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代際之間從此建立新的社會契約,有社會關懷和互助的精神?
社會制度、社會政策的核心就是人際關係。你要哪種?
說得對,對由細到大比人定型為「理性自顧的經濟動物」的香港人是天真的。對自小讀張五常的書大的香港人是天真的。不天真,談什麼想望? :-)
(還是那一句:筆者不代表聯席發言。請參看他們的網頁 (關於聯席的詳細方案),和上文的原文,它們當可解答大部份的問題。作為文章的作者,筆者自覺說得太多話,給予讀者思索的空間少了,不符合筆者的一貫立場,請諒。
因花了一些時間寫報導和回應,除非批評者曾認真看過原文和連結,或有新的論據,筆者不會再重覆回應,就此收筆。)-- Franklen 於 November 10, 2007 12:25 P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